
一、文化金融政策
1.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指南(试行)》
近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是指文化特色鲜明、旅游资源丰富、文旅融合要素和市场主体集聚、文旅品牌知名度高、相关链条深度融合、产业配套体系完善、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在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区域。
根据《指南》,示范区建设包含“资源集聚、要素健全”“业态丰富、深度融合”“运营有序、管理规范”“创新示范、效益显著”等4个一级指标,以及多个二级指标。江苏省各地按照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有序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鼓励县(市、区)和功能区按要求开展示范区建设并组织申报。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先确定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对一年内达到建设标准的,正式认定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并在政策、项目、宣传等方面予以支持,努力打造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江苏样板”。
2. 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
近日,为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实施,扎实做好文化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的落实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称,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推动标准落实作为“十四五”时期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任务,作为推动各级政府履职尽责、完善保障制度的重要任务。
《通知》强调,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配合发改部门,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结合地方实际抓紧制定省级实施标准,进一步细化、量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支出责任,确保内容无缺项、人群全覆盖、标准不攀高、财力有保障、服务可持续。根据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有关要求,市、县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以国家和省级标准为依据,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本级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承担起实施责任。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在制修订实施标准和服务目录时,要防止出现服务项目不达标和过度超标问题。已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指标,不得低于国家标准。对于超出国家规定范围的项目和保障水平超过国家标准的项目,务必要从严把关,加强事前论证和风险评估,不搞不可持续的事项。
《通知》提出,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按照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推动各级财政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达标行动,对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做好落实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将加强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监测。
二、文化金融模式
上海市青浦区:大力推进“批次贷”业务,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再提速
近日,为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困境,上海市青浦区积极探索利企惠企举措,强化机制建设,依托科技手段,开辟绿色通道,将“批次贷”业务向纵深推进。
一是推进机制建设,开通融资“直通车”。建立“政府+担保+银行”三方联动服务机制,区财政排摸企业融资需求,形成推荐名单,交由第三方机构运用大数据对企业风险等级进行分析评价,形成最终“白名单”,对“白名单”企业采用批次担保的方式,并为其整体打包提供政策性担保;合作银行根据财政委托在规定时间完成“白名单”企业授信、审批、放款工作,大大提高了企业融资速度,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是依托科技手段,按下融资“快进键”。随着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数量增多,充分借助科技手段,辅助加快企业融资获得效率。一方面采用机器跑分、人工分析的方式开展尽调工作,有效压缩了审核时间;另一方面线上线下协同发力,通过视频会议和现场走访相结合的模式,高效对接企业融资需求,从而提升获得融资的效率,助力“批次贷”业务驶入“快车道”。
三是开辟绿色通道,跑出融资“加速度”。在企业筛选和审核时,对部分企业开放绿色通道,精简审批流程,并于1天内审核完材料。同时,督促指导合作银行开通授信业务绿色通道,下放“批次贷”业务授信权限,增加贷审会频次,在满足合规和风险的前提下,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三、文化金融市场动态
1.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工作会在重庆召开
7月26日至29日,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工作会在重庆召开,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
会议总结了2021年上半年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工作,指出各级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全行业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为建党百年营造了安全稳定的市场环境。
会议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贯彻实施《“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规划》为引领,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强化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创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督促文化和旅游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通过文化和旅游渠道传播;要持续推进落实中央和地方各类支持企业恢复发展政策,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巩固上半年工作成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要继续加强监管手段的创新和应用,推进“互联网+监管”落地见效;要推动涉及文化和旅游市场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支撑保障;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推动各项政策落地,为构建质量监管新格局夯实基础。
2.陕西3项目进入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储备库拟入库名单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对2021年度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储备库拟入库名单进行公示,其中包括拟入选定向推荐项目7项、自由推荐项目一类10项、自由推荐项目二类83项,合计100项。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报送、延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申报的“延安红色文化体验场景创新与应用示范”入选自由推荐项目一类名单;西安音乐学院申报的“‘一带一路’及黄河流域音乐文化资源智能创新工程”、西安地图出版社有限公司申报的“历史文化专题数据库系统之初遇长安”入选自由推荐项目二类名单。
此次项目入库工作深入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行业科技创新,将充分发挥科技在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是增强文化和旅游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
陕西省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成立于2019年12月10日,是省委宣传部批准设立的全国首个省级文化金融综合服务机构。旨在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为全省文化企业提供政策申报、金融服务、信用服务、项目对接、互动交流等为一体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全省文化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