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智库服务/ 智库服务详情
文化金融每周动态-第三十三期
作       者文金君
发表日期2021-04-20
下  载  量1614
文化金融政策 文化金融模式 文化金融市场
详情 关于作者

一、文化金融政策

1. 文化和旅游部颁布《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行业标准

        2021年1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编制的《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LB/T082-2021)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颁布。《标准》将于2021年4月1日起实施。

        据了解,《标准》将旅游休闲街区划分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两个等级,对街区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旅游、节约饮食和绿色消费等方面作出了规范。《标准》提出,旅游休闲街区应具有明确的空间范围、稳定的访客接待量、统一有效的管理运营机构、一定比例的地方文化和创意文化业态等。《标准》还对旅游休闲街区的可进入性、文化和旅游特色、环境特色、业态布局、服务设施、综合服务、卫生、安全、管理等作出要求。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结合《标准》实施细则的制定,开展建设试点工作,增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品牌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对行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公布“2020年四季度小微、民企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

        2021年1月28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公布了“2020年四季度小微、民企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陕西省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效果持续提升。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选定22家全国性银行在陕省级分行作为评估对象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包括普惠小微贷款增量、贷款利率、信用贷、首贷等,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勉励”四档。2020年四季度评估结果显示,陕西省银行业机构小微贷款评估优良率达59.1%,较三季度上升9.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评估优良率50%,较三季度上升5.5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底,陕西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165.8亿元,同比增长41.2%,其中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1136.8亿元,同比增长49.9%。全省非国有控股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12亿元,同比增长17.9%。


二、文化金融模式

1.深圳:金融“精准滴灌”,服务小微企业

        2021年1月21日,深圳人民银行发布年度成绩单,深圳金融业表现亮眼。 2020年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深圳人民银行聚焦双区建设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全面做好金融服务和管理,为深圳经济金融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和服务。2020年末,深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1897.31亿元,比年初增加17954.86亿元,同比增长21.4%;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8020.54亿元,比年初增加8559.15亿元,同比增长14.4%。

        深圳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且主要集中在社区、园区。2020年,深圳人民银行联合各区,组织商业银行在全国首创“深入社区政银企对接”工作,带领全市29家银行,深入74个街道、667个社区和66个产业园区。截至2020年末,深入社区政银企走访34306家企业,推动5714家企业获得授信167.24亿元。在疫情影响期间,精准高效对接3000亿专项再贷款,支持疫情重点保障企业增产增供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末,深圳86家防疫重点企业获优惠利率贷款47亿元,加权平均利率2.18%;与此同时,深圳人民银行充分发挥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精准滴灌作用,2020年共向12家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支小再贷款92.09亿元,撬动银行向3万余户小微和民营企业发放低利率贷款197.25亿元。

        针对小微企业缺乏押品的痛点和困难企业到期还款压力,深圳人民银行鼓励银行机构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2020年6-12月,辖内中资银行金融机构共支持了76074家企业1005.94亿元到期贷款本金延期。

2. 湖北宜城市:“金融超市”缓解融资难 半年向小微企业放贷11亿元

        1月20日,湖北省首个依托大数据平台搭建的县域级金融服务平台——宜城市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公布了自2020年7月正式运行以来的成果:宜城各家银行借助平台已放出贷款266笔,总金额为11.23亿元,平台被企业称为“金融超市”。

        据悉,宜城市政府在搭建平台之初,就已协调数十个部门提供相关数据。“金融超市”接入宜城大数据平台后,金融机构可通过平台获取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更加全面及时地掌握企业的动态信息,判断企业偿债能力。企业也不用为融资跑多个部门开证明。仅此一项,就为企业平均节省7天以上时间。在充分实现大数据互通的前提下,该中心还准备推出任何企业都可发布的“挂牌贷”,而可以使用“挂牌贷”的企业则是经过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各项指标筛选出的。这些优质企业的贷款需求对于银行来说是“香馍馍”。银行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充分竞争,哪家条件更优,服务更好,哪家获得放贷资格。推出“挂牌贷”后,优质企业的贷款需求全部公开发布,各家银行各凭本事,公平竞争。服务好的银行可以获得更好业绩,而这种竞争氛围也能促进整个银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文化金融市场动态

1.南京召开金融助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1月28日下午,为贯彻落实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研究探讨搭建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打造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为数字文化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服务,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会同市委宣传部,在北京银行南京分行会议室召开金融助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介绍了金融服务数字文化产业相关情况和年度工作计划,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心将全方位了解数字文旅企业需求,积极发挥平台作用,联合金融机构探索文化金融产业链金融模式,大力开展文化金融“三送三进”活动,即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进行业、进企业、进园区。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对座谈会进行了总结,她指出下一步将会同市委宣传部,研究完善文化金融常态化服务企业的模式,研究出台支持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进一步发挥文化金融服务平台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增进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了解,持续探索文化金融合作创新性做法,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1)》发布

        近日,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发起并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众多研究者共同编撰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发布。

        《报告》分为总报告、分报告、区域篇、专题篇共四个部分。在总报告和分报告中以突出核心内容生产环节兼顾外围产业环节为原则,研究包括出版发行业、广播电视业、电影业、演艺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业、工艺美术业、节庆会展业、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动漫业、游戏业、艺术培训业、体育休闲业共十四个行业。区域篇涵盖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京津冀区域以及成渝经济带的文化产业发展分析,对各区域的发展规模、发展态势、发展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及对策建议。此外,《报告》根据2021年产业热点,围绕文化艺术与数字科技、国家软实力与跨文化传播、大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域展开专题篇评述。

3.《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体系》发布

        1月25日,由北京邮电大学亓峰教授主持编制的《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体系》发布,按照规划,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体系共计6大类(基础、监管、供给端、生产端、云端和需求端)56项。本次发布的类似于总则,文件内容包括:建设背景、建设目标、总体结构、产业生态、标准明细表、术语和定义、编制说明等内容,其余标准将陆续发布。

陕西省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成立于2019年12月10日,是省委宣传部批准设立的全国首个省级文化金融综合服务机构。旨在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为全省文化企业提供政策申报、金融服务、信用服务、项目对接、互动交流等为一体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全省文化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发展。